两万亿印证武汉“一定能”

武汉经济发展跃上 2 万亿的新台阶。1 月 28 日,武汉市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发布数据:2023 年,武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011.65 亿元,比上年增长 5.7%。

这是必将载入武汉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节点。

2020 年 3 月 10 日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,深情寄望:”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,一定能够浴火重生,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!”

4 年来,英雄的城市、英雄的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” 三个一定能 ” 殷殷嘱托,知重负重、勇挑大梁,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。

2 万亿背后,凝聚着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孜孜探索。扬帆再出发,武汉必将书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的壮阔篇章。

武汉跨越 2 万亿新能级

是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有力印证

阳逻港。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

GDP 突破 2 万亿元,是什么概念?

如果按照一个单独的经济体计算,两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几乎超过了全球 70% 国家和地区的 GDP。

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 GDP 超过 2 万亿元的城市。

回看武汉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,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座城市坚实的爬坡之路。

1949 年,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为 3.28 亿元,1978 年为 39.91 亿元,1979 年到 2018 年间,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.5%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武汉发展进入快车道,经济稳步加速向前。从 2012 年至 2014 年,武汉 GDP 接连突破 8000 亿元、9000 亿元、1 万亿元,一步一个脚印、一年一个台阶,经济总量持续攀升,始终稳居全国城市 GDP 前十位。

4 年来,英雄的武汉牢记嘱托、加压奋进,从无数个细微处发力,换来城市发展能级的跃升。

从 2021 年重回主赛道、跑出加速度,到 2022 年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七,再到 2023 年经济总量迈上 2 万亿元台阶,武汉一年一个变化,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了一条向好的发展曲线。

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子骏说,武汉不负众望实现 2 万亿元目标,不仅对武汉来说有里程碑式的意义,更是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有力印证。

GDP 是经济数据,也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顾露露介绍,国际上对于发达经济体的认定门槛是人均 GDP 高于 2 万美元。武汉 GDP 突破 2 万亿元,人均 GDP 接近 2 万美元,接近发达经济体的国际标准。

” 突破 2 万亿,意味着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,发展动能更加强劲,产业升级、税收、就业和消费都将取得新的突破。” 顾露露说。

2 万亿的背后,凝聚了全市上下加快推动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艰苦努力,蕴含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成果。

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,城市能级和综合实力的跃升,将会形成巨大的发展势能,进一步提高武汉在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,有利于把握争取重大生产力布局、打造产业备份基地等重大机遇。

可以预见的是,跻身 “2 万亿城市 “,无疑也将提升武汉的城市显示度,增强各界在武汉投资发展的信心,更好吸引集聚海内外优质要素资源。

新动能源源不断擎起 2 万亿

新质生产力正加速锻造

中国光谷。长江日报资料图

城市能级的跃升绝非一蹴而就,而是武汉久久为功,坚持创新引领,把科教人才、交通区位等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集中体现。

过去十余年来,国家先后出台《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》《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》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(2016 — 2025 年)》等重磅政策文件,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。

特别是在最近 8 年里,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长江上、中、下游调研,先后在重庆、武汉、南京、南昌 4 次主持召开座谈会,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。

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、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,国家战略聚焦叠加,武汉使命重大。

4 年来,武汉牢记 ” 三个一定能 ” 殷殷嘱托,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。在 2022 年全市 GDP 总量超过 1.88 万亿元的基础上,武汉奋力一跃,跻身 “2 万亿城市 “。

事非经过不知难。武汉跃上 2 万亿,饱含艰辛,来之不易。

2023 年,武汉牢牢把握科教人才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,加快把优势转化为动能,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。

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的光谷科学岛,眼下正火热建设,这座瞄准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、全国科创金融中心的新城,正加快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,走向实景图。

科技创新,是武汉这座 ” 科教大城 ” 发展的最强动力。2023 年,武汉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,并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。百余所科研院所、92 所高校、155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、34 家全国(国家)重点实验室、500 多个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 …… 富集的科教人才资源,是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任的坚实底座。

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作为制造业大市的武汉,正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,构建 “965” 现代化产业体系。2023 年,武汉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612 家,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9.1%,入选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前十位,新质生产力正加速锻造。

再看枢纽,武汉正努力讲好新时代的故事。

集装箱整齐有序排列,林立的门机拔地而起,各色船只鸣笛起航,自长江驶向多个国家和地区,这是武汉港常见的繁忙场景。数据显示,2023 年,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 279 万标箱,位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。

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,武汉的步伐越迈越快。2023 年 7 月,武汉—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 2023 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。加之此前获批的港口型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,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三个以上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。

” 武汉的 2 万亿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下实现的,成绩来之不易。这体现了武汉一步一个脚印,攻坚克难,彰显出武汉不仅大胆创新,更有广阔的前瞻视野。”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、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说。

城市赋能生活

2 万亿里有活力更有温度

2023 年 9 月 29 日梅林公园正式开园。长江日报资料图

GDP 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直观体现,数字背后蕴藏的综合实力更值得被关注。

武汉的 2 万亿,成色到底如何?

翻开 2023 年武汉 ” 成绩单 “,一连串鲜活的数字,为过去一年的发展写下生动注脚,彰显着活力与温度。

2023 年,” 特种兵式旅游 ” 火爆出圈,黄鹤楼、户部巷、江汉关等一批武汉知名景点、热门商圈人流如织,南来北往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游记攻略、美食地图,毫不吝啬对武汉的喜爱。

武汉坚持扩内需、稳增长,出台扩大消费系列政策,全年举办 2300 余场促消费活动,城市活力四射。

数据显示,2023 年武汉接待游客 3.33 亿人次,增长 62.4%,持续位列中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。旅游市场的火热,也拉动了消费的强劲增长:武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31.9 亿元,同比增长 8.6%。

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:”2023 年,是武汉迎难而上、顽强拼搏的关键一年。我们扎实做好促消费、稳外贸、抓招商、惠民生各项工作,全市商务经济运行回升向好、进中提质。”

活力爆棚的武汉,不仅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,也是企业家、创业者集聚的发展宝地。

武汉经营主体超过 206 万户,较 2022 年底净增 27.5 万户。民营企业的蓬勃生长,为经济增长积累了更大底气。

这离不开武汉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。这一年,武汉推出 134 项 ” 一件事办一次 ” 主题事项,完成 28 个行业领域 ” 一业一证 ” 改革,连续两年进入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前十。

武汉以控制成本为核心,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企业家用真金白银的投资投出认同票。

城市是有机生命体。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为了人民,2 万亿让武汉民生福祉持续提升。

民生支出占比 78.8%、69 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、城镇新增就业 29.26 万人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 540 公里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296 个、新改建各类公园 108 个 …… 从就业、求学、看病,到住房、出行、游玩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。

市民推窗见景、开门见绿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,城市更新加速推进——这些,都是武汉在展现经济活力、实现能级跃升的同时,释放出的城市温度。

激发新能量

新起点上再出发重塑新时代武汉之 ” 重 “

41 辆氢能公交车在武汉经开区示范运营。通讯员李岿 摄

迈入 “2 万亿城市 “,武汉必然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挑更大担子、作更多贡献。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,是实现 ” 十四五 ”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%。这意味着,武汉今年要贡献 1200 亿元左右的经济增量,绝不可谓轻松。

2 万亿后,武汉该怎么干?

武汉明确提出,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,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,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,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加快 ” 三个优势转化 “,重塑新时代武汉之 ” 重 “,成为这座 ” 中部重镇 ” 的历史新命题。
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、第一竞争力。我们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 ” 先手棋 “,打好科创中心建设 ” 主动仗 “,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、赢得优势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大工作任务中,” 奋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” 被列在第一项。

持续的低温天气,抵挡不了工程建设现场的 ” 热火朝天 “。1 月 25 日,全市 228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其中就包括 ”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工程 ” 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项目,也包括一批突破性发展的高端产业项目。这些项目,传递出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,以 ” 闯关 ” 的精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。

日前,武汉发布《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》,围绕 ” 一带一路 ” 内陆地区新节点、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新门户、国际创新开放合作新引擎、全球现代产业发展新重镇、全国制度型开放新样本五大具体目标,列出 53 项具体任务清单,加速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。

近年来,中欧班列成为武汉重要的开放载体和平台。数据显示,中欧班列(武汉)国际运输线路已达 52 条,辐射欧亚 40 个国家、115 座城市。

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,规划建设 5 个枢纽经济示范区,培育 10 个进口商品集散中心,争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…… 聚焦提升枢纽链接功能,今年武汉提出一系列目标举措,加速迈向新时代 ” 九州通衢 “。

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,是全国重要的氢能研发和生产基地,每年可生产 5000 套氢燃料电池;动力电池回收、资源再利用、材料再制造 …… 武汉格林美城市矿山低碳产业园内已形成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。

这些,是武汉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。

前不久,武汉发布《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提升攻坚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 年)》,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武汉,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,武汉吹响了冲锋号。

科教人才、交通区位、生态资源,始终是武汉最为殷实的家底。加快推动 ” 三个优势转化 “,是新形势下武汉乘势而上的战略支点,也是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。

” 一定能创造新时代更辉煌的业绩!”

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!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,武汉人民只争朝夕,不负时代!

来源:长江日报

相关资讯